【脫疣全攻略】冷凍治療、CO2 Laser、電灼點揀好?香港皮膚科醫生分析效果、費用及副作用
- WiseMed

- 10月3日
- 讀畢需時 6 分鐘
已更新:10月8日
您是否發現皮膚上出現了不明顆粒,觸感粗糙,甚至有時數量會增多?這很可能就是由「人類乳頭瘤病毒 (HPV)」感染所引致的「疣」。疣不僅影響外觀,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傳染性,若置之不理,有可能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,甚至傳染給親密的家人。請不必擔心,這篇文章將從香港皮膚科醫生的專業角度,帶您深入了解各種脫疣治療方案,從效果、費用到術後護理,提供最完整、最安心的指引。
為何需要積極處理「疣」?它具備傳染和擴散的風險
在討論治療方案前,我們必須先正確認識這個皮膚問題。許多人會輕視疣的嚴重性,認為只是小毛病,但這其實是一個常見的誤解。
首先認識「疣」:它並非普通的皮膚肉粒
成因: 疣的根本成因是「人類乳頭瘤病毒 (HPV)」,當皮膚存在微細傷口時,病毒便可能乘虛而入,感染表皮細胞使其過度增生,形成一顆顆的突起物。
特性: 疣具有高度傳染性。患者可透過搔抓,將病毒由一處帶到另一處,造成「自體接種」,導致疣的數量越長越多。同時,亦可能經由接觸傳染給他人,例如共用毛巾、拖鞋,或於泳池、健身室等潮濕的公共場所赤腳行走。
常見類型: 根據外觀與生長位置,常見的疣包括:
尋常疣: 最常見的類型,表面粗糙,多數出現於手部、指甲邊緣。
扁平疣: 呈扁平、膚色或淡褐色,常見於面部、頸部,時常被誤認為暗瘡或油脂粒。
足底疣: 生長於腳底,因步行受壓而向內生長,經常與「雞眼」混淆,可能伴隨疼痛感。
性病疣 (俗稱椰菜花): 屬於性病的一種,需要特別謹慎處理。[此處可引用香港衛生署或本地大學醫學院的研究數據],說明不同HPV類型對應的疣種類。 四大主流脫疣治療方案,哪種最適合您?一張總覽比較表 針對不同類型與位置的疣,醫生會建議相應的治療方案。沒有絕對最好的方法,只有最適合您個人情況的方法。我們將四種主流方式整理成一份清晰的比較表,讓您一目了然。
治療方式總覽比較表
冷凍治療:最普遍的快速除疣方案
原理: 利用攝氏零下196度的極低溫液態氮,瞬間冷凍並殺死被病毒感染的細胞,使其壞死後自然脫落。
治療過程是怎樣的?會很痛嗎? 醫生會使用棉花棒或專用噴槍將液態氮直接接觸患處,過程僅需數秒,感覺類似冰塊用力按壓的刺痛感,絕大多數人都能接受。
治療後起水泡,應如何處理? 這是正常的身體反應。小水泡會自行吸收,較大的水泡則建議覆診由醫護人員處理,切勿自行刺破,以免造成細菌感染。
電灼與刮除術:對付頑固厚疣的有效方法
原理: 進行局部麻醉後,醫生會使用電灼筆燒灼或以手術刀刮除疣的組織。
在哪些情況下醫生會建議電灼? 當疣的體積較大、角質層較厚,或醫生懷疑有病變可能時,可能會建議此方式,因為刮除的組織可以送交病理化驗。
術後傷口應如何護理? 術後傷口必須保持乾爽,並遵從醫生指示塗抹抗生素藥膏,直至傷口癒合。
激光治療 (CO2 Laser):精準處理面部扁平疣的首選
原理: 主要是利用二氧化碳激光 (CO2 Laser),精準地將病灶組織一層層氣化,或使用其他類型激光破壞供應病毒養分的血管。
激光除疣真的比較不容易留疤嗎? 由於激光的能量和治療深度可以被精準控制,對周圍正常組織的熱傷害較小,因此相較於傳統電灼,留疤的機率顯著較低,特別適合應用於臉部等注重外觀的部位。
術後出現「反黑」怎麼辦?如何預防? 術後短期內的發炎後色素沉澱(俗稱「反黑」)是有可能發生的,通常會在3-6個月內自然減退。預防的關鍵在於嚴格防曬,務必使用高防曬係數(SPF)的產品並做好物理遮擋(例如戴帽、使用太陽傘)。
外用藥膏:性質溫和的居家治療選擇
常見成分: 高濃度的水楊酸、A酸、或醫生處方的免疫調節劑(例如 Aldara 樂得美)。
如何正確使用脫疣藥膏? 必須嚴格遵從醫生或藥劑師的指示,通常是每日塗抹在患處,並小心避開周圍的正常皮膚。使用前可用暖水浸泡患處以軟化角質,有助提升藥物滲透效果。
需要塗抹多久才會見效? 這是一項需要耐性的治療,通常需要持續數週甚至數月的時間,持之以恆是成功的關鍵。
關於脫疣費用,最常見的問題
Q: 在香港,脫疣治療有政府資助嗎?
A: 有的。在香港的公營醫療體系下,若您透過普通科門診轉介至政府的皮膚科專科門診,經醫生診斷後進行的冷凍治療或電灼等項目,一般只需支付公立醫院的門診費用。但缺點是輪候時間可能非常長。而在私家診所接受治療(包括冷凍、電灼、激光)則屬於自費項目,優點是能更快捷、更有彈性地安排治療。
Q: 私家診所的脫疣費用是如何計算的?
A: 私家診所的收費主要受以下幾個因素影響:
疣的大小與數量: 體積愈大、數量愈多,費用自然愈高。
治療方式: 激光治療通常是收費最高的選項。
治療的複雜度: 生長在特殊位置或屢次復發的頑固型疣,處理難度較高。
診所與醫生資歷: 不同診所或醫生的收費標準會有差異。
建議在治療前,先與您的醫生進行充分溝通,了解清晰的費用報價。
脫疣後如何保養,才能預防復發或留疤?
治療成功只是第一步,正確的術後保養才是預防復發與避免留疤的關鍵。
剛完成治療的傷口護理
保持乾爽: 治療後的24小時內,盡量讓傷口保持乾爽。
避免搔抓: 傷口在癒合過程中可能會痕癢,切記不可搔抓,以免引起感染或形成疤痕。
使用藥膏與敷料: 根據醫生指示塗抹藥膏。若有開放性傷口(如激光、電灼),可貼上人工皮吸收滲液,以促進傷口癒合。
留意感染跡象: 若傷口出現異常的紅、腫、熱、痛或有膿液滲出,請立即覆診。
預防復發與傳染的生活習慣
避免共用個人物品: 毛巾、指甲鉗、拖鞋、襪子等均應獨立使用。
保持皮膚乾爽: HPV病毒偏好溫暖潮濕的環境,應隨時保持手部與足部的乾爽。
注意公共場所衛生: 在泳池、溫泉、健身室等公共場所,建議穿著個人拖鞋。
提升自身免疫力: 規律作息、均衡飲食、適量運動,是抵抗病毒最根本的方法。
FAQ 常見問題
Q1. 病毒疣的治療週期需要多久?
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,治療時間因人而異。主要取決於疣的大小、深度、數量、個人免疫力以及所選擇的治療方式。例如,冷凍治療可能需要2-4次(或更多)的療程,每次相隔2-4週。外用藥膏則可能需要數個月。耐性是治療病毒疣最重要的心理準備。
Q2. 網上流傳用「牛皮膠布」封住病毒疣的方法有效嗎?
這種方法被稱為「密封療法」,其理論是透過隔絕空氣讓疣的局部組織浸潤、軟化,並可能引發輕微的免疫反應來清除病毒。雖然有零星的成功案例報告,但醫學上的實證依然不足,且效果緩慢、不穩定,處理不當還可能引發皮膚炎或感染。建議還是尋求有醫學實證的正規治療。
Q3. 脫疣之後可以正常運動和洗澡嗎?
洗澡: 可以。但建議使用溫和的清水沖洗,避免用過熱的水或大力搓揉傷口。沐浴後應立即用乾淨的毛巾輕輕印乾水分。
運動: 若傷口位於不影響活動的部位(如手部),可以正常運動。若位於足底,建議在傷口完全癒合前,避免劇烈跑跳或長時間行走,以免過度摩擦影響癒合。
閱讀完本篇文章,您是否對如何選擇脫疣治療有了更清晰的了解?病毒疣的治療需要專業的診斷和耐心的配合。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正受到疣的困擾,請不要再猶豫或嘗試沒有根據的偏方。
